青岛海关企业集团加工贸易改革每年惠企超亿元
时间:2024-05-22    点击:51
近日,一批价值12万元的保税苯乙烯聚合物通过海关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由位于山东潍坊的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调拨到位于山东威海的荣成歌尔科技有限公司,当天即投入生产,保证了公司电脑娱乐机出口订单的生产交付。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和荣成歌尔科技有限公司同属一个企业集团,但相隔数百公里,分属济南和青岛两个海关辖区。在海关实施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后,歌尔集团于2022年8月成为山东省首家跨关区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企业。
“新监管模式下,我们整个调拨环节高效顺畅。”荣成歌尔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梁正平介绍,跨关区流转保税料件为企业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提供了便利。
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外贸形式,以免交关税的方式从国外进口料件,完成加工后成品出口至国外。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是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在声光电精密零组件、消费电子产品研发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荣成歌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出口。加工贸易是两家公司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生产使用的进口料件有很大的重合度。
加工贸易进口的保税料件处于海关监管之下。以往,海关以加工贸易手册或账册为单元对保税货物实施监管。以歌尔集团为例,荣成歌尔和潍坊歌尔之间保税货物只能开展深加工结转,并且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材料不能直接流转。
“我们集团多个分公司之间,既有上下游之间的深加工协作,也有大量横向并行开展的业务需求,原材料在各个企业之间的调拨需求也比较大。”梁正平说。
企业集团加工贸易改革正是为解决此类问题而设计提出。这一模式最早由青岛海关在2017年提出改革构想,开展自主创新并不断优化方案设计、推动业务试点、设计配套制度,2021年10月,这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下,同一集团旗下不同成员企业之间可以自由流转保税料件,集团内企业间保税料件的自主存放和自由调拨流转,不需要向海关进行申报。
“对于集团化发展的企业,我们将海关管理视野从对单个加工贸易合同的监管,提升为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保税监管,放大监管‘颗粒度’,将监管重点放到企业集团保税货物进口数量与出口核销数量的总体平衡上,降低分公司微观层面上进出口业务的合规压力,实现海关监管效能与企业便利化水平的同步提升。”青岛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李涛说。
为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海关还配套出台了简化业务办理手续、减免外发加工等环节风险担保金等措施,促进企业资金占用更少、运营效率更高。
梁正平介绍,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帮助企业提升了约30%的物流中转效率,解决了企业受国际形势、订单等原因造成原材料供应不畅等难题,每年可减少资金占用约1000万元,节约各类费用约20万元。
2023年10月份,海关总署推出16条措施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拓展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适用范围,放宽牵头企业须为高级认证企业的限制。青岛海关深入贯彻落实改革措施,推进惠企改革举措尽快覆盖更多进出口企业。目前该关辖区已新增1家非失信加工贸易公司作为牵头企业开展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业务。
截至目前,青岛海关已对16个集团的56家企业实施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2023年相关企业共开展保税料件流转1810次,节约资金占用和物流成本约1.1亿元。今年前2个月,相关集团内企业累计开展保税料件流转225次,节约资金占用和物流成本1400多万元,为加工贸易持续高水平发展注入新活力。(王顶、张红蕾/文)